1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共中央、國務院隆重舉行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徐工集團“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動式成套吊裝設備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被授予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繼“基于大型工程機械自主創(chuàng)新的徐工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工程”、“ET110型步履式挖掘機”、“全地面起重機關鍵技術開發(fā)與產業(yè)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之后,徐工集團第四次獲此殊榮。
徐工再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出席大會并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
近年來,無論是清潔能源綠色發(fā)展對核電、風電的時代要求,還是大型石油、化工產業(yè)發(fā)展的迫切需要,都對大型、特大型工程機械需求日益加大。由于大型物件龐大復雜、超長超重,傳統(tǒng)吊裝作業(yè)施工風險高、協(xié)同難度大,先進的“集成化、模塊化、智能化”的工廠整體預制施工成為國際工程施工領域難以破解的課題。
徐工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研發(fā)團隊潛心自主研制大型流動式成套吊裝設備。五年間,徐工先后開發(fā)出650~3600噸共8款超大型履帶起重機和溜尾設備,使傳統(tǒng)的大型吊裝工藝發(fā)生根本性轉變。目前,該項目已獲授權發(fā)明專利28項,實用新型專利30項,軟件著作權4項,使我國掌握了大型工程建設成套集成吊裝技術,并在市場應用中展現卓越品質。
徐工流動式成套吊裝設備的成功研制與市場應用,改善了大型吊裝的施工工藝,推動了行業(yè)技術進步,迅速使中國成套裝備吊裝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突破傳統(tǒng)臂架力學極限的復合臂架技術,使履帶起重機的懸臂式桁架臂成功實現了88000噸米的顛覆性跨越;部件分體與自拆裝技術成功解決了集成模塊難題,并可通過單車變形功能使得3600噸產品神奇變身為2000噸級產品;具有國際首創(chuàng)意義的溜尾設備,攻克解決了傳統(tǒng)施工作業(yè)中諸多問題,通過主吊和溜尾設備之間的智能協(xié)同控制技術,保證了作業(yè)的安全高效。
“全球第一吊”徐工XGC88000履帶起重機,最大起重能力達3600噸,相當于把60輛M1主戰(zhàn)坦克旋轉90°,并精準放置于指定位置,可將4-6個月的工期縮短至幾個小時
自項目成果運用以來,項目產品已先后輾轉大江南北與世界各地,在諸多重大工程中擔當了吊裝主力:3600噸履帶起重機和1100噸溜尾機協(xié)同在山東、福建、寧夏等地,成功實現1500噸以上吊裝60余次,總吊裝重量達3萬余噸,創(chuàng)造了世界單臺流動式起重機一次起吊2300噸的工程應用新紀錄;2000噸履帶起重機核電施工領域表現搶眼,成功完成全球首個“華龍一號”核電示范工程的關鍵構件吊裝;1000噸履帶起重機也在多項重要工程中大顯身手,在荷載90%的情況下將高達96米、重達650余噸的深海導管吊接到200多米遠的主結構件上,成功挑戰(zhàn)海洋工程施工領域極限,成為唯一進入海洋工程施工領域的國產千噸級產品。
縱觀中國制造業(yè)發(fā)展史,中國裝備從零到有,由弱變強,最終依靠自主創(chuàng)新實現了質的飛越,3600噸的超大履帶起重機及成套吊裝設備的誕生、吊裝技術的成功應用,使我國成為研制全球超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產品的先鋒和主導全世界高端施工設備技術發(fā)展趨勢的權威力量。
今后,作為世界大型工程建設中最具實力的擎天巨臂,徐工將在“中國制造2025”規(guī)劃藍圖的指引下再起征程,積極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chuàng)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大步跨越,讓全世界聆聽到源自中國的裝備制造產業(yè)最強音。
徐工,從不缺席你的每一次成功。
2025-03-12 15:55
2025-03-12 10:49
2025-03-12 09:16
2025-03-12 09:14
2025-03-12 09:13
2025-03-12 09:11
2025-03-11 10:23
2025-03-11 10:17
2025-03-11 09:45
2025-03-11 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