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日,被譽為嫦娥5號探路尖兵的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將結(jié)束為期8天的地月之旅,迎來它最后的謝幕演出——返回地球。
如果地球像籃球那么大,那么本次返回器回家的安全通道——“返回走廊”就只有一張紙的厚度。在直徑為38萬公里的地月空間里,要想讓返回器準確進入返回走廊,比百步穿楊難上百倍。完成這一高難度動作的前提條件,是盡可能提高軌道測量精度。為了讓嫦娥5號的探路者安然回家,測控通信系統(tǒng)沿返回走廊布設(shè)了一條地面測控鏈,通過這條測控鏈,科技人員可以向返回器發(fā)送指令,并通過測控鏈獲取的數(shù)據(jù),實時計算出返回器的軌道并預(yù)報其著陸地點。
這是中國首次迎來從遙遠月球上空返回的人造航天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以精確的測控與軌道設(shè)計,為中國航天書寫新的輝煌。
11月2日,工作人員將返回器裝車。當日,我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返回器順利運抵北京,被送到中國空間技術(shù)研究院。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小飛”經(jīng)過8天飛行,完成“太空打水漂”后在內(nèi)蒙古四子王旗草原著陸。有關(guān)專家稱,首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關(guān)鍵技術(shù),為確保嫦娥五號任務(wù)順利實施和探月工程持續(xù)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chǔ)。
2025-04-30 14:28
2025-04-30 14:22
2025-04-30 14:20
2025-04-30 14:03
2025-04-30 09:55
2025-04-30 09:54
2025-04-30 09:52
2025-04-30 09:51
2025-04-30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