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對中國,其實是一個完整的新命題,而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樣簡單地回歸傳統(tǒng)。
現代工匠精神是隨著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化社會轉變而萌芽,繼而在工業(yè)化發(fā)展中得以錘煉的一種集體型的精神狀態(tài)。這種發(fā)展,留給中國的時間太短暫了。然而正是這個時代,中國迎來了最好的工匠精神時代。
從市場角度來看,愛維權的消費者和慷慨的“粉絲經濟”,這兩個完全不同的矛盾力量,形成了懲惡和揚善的直接倒逼機制。而中國中產階層的擴大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都對質量和匠心有了巨大的市場需求。這個時候,匠人的癡迷活動所形成的產品,更容易被轉化為價值。這是當下工匠精神受到消費者普遍關注的重要原因。
從社會反應來看,政府出面呼吁和倡導,這是對工匠的最大保護。然而,工匠精神不是能呼叫出來的,而是需要被設計出來。如何通過尊重知識產權、建立完善的工業(yè)信用體系、獎勵質量大師,是政府最需要考量的問題。例如目前的五一勞動獎章,被賦予了太多的情感因素,很多不同的價值因素都在其中。那么,單獨設立一個“質量大師獎”,是不是更容易弘揚和發(fā)展工匠精神?
當然,加強行業(yè)協(xié)會、學會的力量,仍然是一個重點工作。行業(yè)協(xié)會、學會的知識引導、標準建立、工程師資格認證、教育培訓等一系列活動,都是工匠精神長盛不衰的公開配方。
2025-04-13 09:00
2025-04-09 10:2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58
2025-04-07 09:34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3 08:57
2025-04-02 14:24